网上有很多同学说规培下来,好像除了写病历、换药,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感觉规培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可置否,规培对于我们这些后浪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压榨,那么今天就来一期,如何在规培中学到东西?
步入医院以后,再也不会像高中那样,有老师督促着我们学习,所以在在规培中我们需要改变我们思维,那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在规培中,很多时候带教是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督促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需要主动去学习。
如何去主动学习呢?
1、思考为什么这个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举个例子:比如患A疾病的患者,为什么有些病人选择保守治疗,有些病人需要住院手术,而作为规培的我们,大部分都是在病房,接触的患者都是主任从门诊筛选过的,所以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这个病人需要住院手术,从临床表现、检查等等去分析,一般都是达到了某个标准,才需要住院的,要学的就是从患者检查、临床表现去分析患者是否达到这个标准。如果我们不去分析的话,我们就只会感觉什么都没学到。
2、思考患者为什么要做某些检查?
对于从门诊来到住院部的患者,一般都只是做了某些检查,后续需要完善相关检查,这时候你就需要思考要给患者开什么检查,保持一个原则,尽量争取用便宜、对病人没有风险的检查,如果超声能确诊,就不要开MR。如何选择、为什么要选择某项检查,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为大多患者条件不好,作为医生的我们,能替患者省一点,对他们有时候帮助确实不小!但注意一定要遵循诊疗规范,保护自己也非常重要。
3、尝试去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上面两步做完,患者已经确诊,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去制定一个治疗方案,与主任制定的治疗方案做对比,对比方案制定的差异,这就是学习前浪经验的地方了,因为主任制定的方案,基本是又能治好病,又将自己风险降到最低的了。
如果完成上面三步,规培肯定能学到东西。
做个总结:就是一定要思考:
1、患者为什么要住院,而不是门诊随诊?去学看片子,看检验结果。
2、患者要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不做另一个检查?
3、患者为什么要这样治疗,不用另一种方案治疗,二者或者多者有什么优缺点?
当然,我还是认为健康第一,科研第二,规培跟着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