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招聘
规培高效学习法

作为一名即将结束规培的学员,深知规培制度有诸多槽点,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今天咱们不谈制度,只聊干货:如何在临床轮转中学到更多真本事。既然选择了临床这条路,既然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总要想办法多学一点,对得起自己。

01 吃透常见病,打好基本功

平心而论,教学医院的病例资源、病种复杂度和带教水平,通常比非教学医院更丰富。领导常说的你们学习机会多,虽有让人翻白眼的冲动,但也不无道理。关键是把基础打牢:

别小看小病: 高血压、糖尿病前期、结膜炎、肌肉拉伤、输尿管结石...这些你未来执业必定天天见的病,千万别嫌弃或轻视。

建立自己的临床路径: 无论是内科的发热、腹痛、头痛、呼吸道感染,还是外科的肿瘤筛查、手术方案、化疗选择、预后评估,都要能做到思路清晰。定期梳理常见病多发病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规范用药/治疗选择

复查时机与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

手术指征与禁忌症

潜在并发症与处理

为什么中学习: 为什么这个病人这样处理?为什么按常规处理效果不好?扎实的常见病诊治能力是立足之本。

02 珍视罕见病,拓展视野

教学医院汇聚了更多疑难杂症和重症病例,这是规培的宝贵资源:

主动接手,用心收集: 如果不是忙得不可开交,遇到复杂、罕见病例,请积极接手,认真整理资料。很多罕见病,医生一生可能只遇到一次,但一次就足以刻骨铭心,甚至在未来遇到类似患者时能快速识别。

写成文章,深化理解: 虽然病例报告(case report/picture)对升学晋职称帮助有限,但整理撰写的过程是绝佳的学习。英文有难度,可以投中文期刊。核心是抓住机会深入学习。

避免模板化陷阱: 如果只图轻松、怕麻烦,专挑常规病人,处理方式只会越来越依赖模板。三年下来,不仅罕见病没见识,连常见病的灵活处理能力也可能欠缺。

03 病人是最好的教科书

抱着书本啃,容易犯困也易遗忘。老师们常说的收什么病人,就看什么书

临床结合课本: 把眼前鲜活的病例与课本上枯燥的理论对应起来,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利用碎片时间:再忙,每天挤出点时间看看相关疾病的最新指南、诊疗要点或科普文章。

现学现卖价值大: 为了解决手头病人的问题去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十足,事半功倍。

04 用好身边的宝藏:多向老师提问

临床与书本差距巨大。上级医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书本和指南无法替代的财富。

问题驱动学习: 每天遇到的困惑——课本没讲清、网上查不到、自己想不通的——都记下来(准备个问题本”QTA - Questions To Answer)。

抓住机会请教: 一有机会(查房、手术间隙、不忙的时候),就向带教老师、上级医师甚至主任请教。比如:

老师,这个病人用激素,我看XX指南指征好像不太符合,为什么咱们选择用呢?

这个病人用了进口药,另一个类似情况用了集采药,选择依据是什么?

同样是头孢三代,为什么选这个品种而不是那个?

这能让你学到很多指南上不会写、但现实中至关重要的决策因素和思维方式。

05 请示的艺术:用问题展现思考

向上级汇报病情和请示,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锻炼。

提炼重点,精准汇报: 练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病例的关键点、难点、疑点,而不是甩一张病历照片过去。

请示+问题结尾: 这是高效且得体的提问方式。在汇报完情况后,自然地抛出一个具体问题,既能获得指导,也能让老师看到你的思考过程。例如:

“X老师好,我是XXXX床王XXCT显示肺部病灶较前吸收,考虑XX感染,已用XX抗生素4天,目前体温XX,复查血常规XXCRP/PCT仍不高...请问抗生素方案需要调整吗?

“X老师好,我是XX。新收XX床李XX31岁,高度近视(眼轴30mm),左眼视网膜脱离3月,视力手动,眼压10,玻璃体见色素颗粒,脱离范围XX累及黄斑,PVR明显。右眼矫正视力1.0,眼压18,周边网膜有变性区。外院1周前做过彩照,请问今天还需要再拍眼底照片吗?

“X老师好,我是XXXX床邓XX,腹部增强CT提示大肠癌伴多发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最大1*2cm),计划周四行XX手术。请问有必要先行术前化疗吗?

规培不易,抱怨和吐槽常有。但开心是一天,抱怨也是一天。既然未来还想做医生,既然付出了这段时光,不如多想想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学到真本事。

展开
收起
1
公立招聘
康强医疗人才网
康强客服
<康强医疗人才网
诚招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