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此方案是对分级诊疗,医疗强基,医保支付倾斜,紧密型医共体,医养,结果互认,电子病例流转,AI辅助诊断等政策的集中回应。
主要任务有:
(一)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县区医疗急救体系,改善装备条件,完善血液供需联动保障机制,增设采血点,构建高效、安全的血液供应保障体系。
(二)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区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护理和危急重症救治、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等服务及承担相应公共卫生功能。
(三)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内涵建设。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提质扩面,构建“以市带区、区社一体”协作模式。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进一步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
(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惠行动。强化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系统连续服务。
(五)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提升行动。通过学科和能力建设、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发展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科、感染、麻醉、病理、白内障手术、血液透析、精神卫生等服务,到2030年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县区普遍具备开展白内障手术、血液透析能力。
(六)推进重点人群服务保障行动。完善出生缺陷筛查、诊断、治疗、康复服务链条。加强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心理行为异常、脊柱弯曲异常、龋齿等防治。增强妇女常见病综合防治能力。
(七)深化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风险研判、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应急处置、监督执法等能力。提升传染病哨点医院临床症候群监测和多病原检测能力。
(八)加快中医药在基层使用推广。强化县级中医医院重点科室建设,推动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至少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九)优化升级县区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十五五”期间,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加强县区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等资源共享。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30年培养1万名左右医防管交叉复合型人才。持续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保持每年7000人左右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培养规模,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落实编制保障等引才政策。
(十一)提高县区医疗卫生数智化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互通共享,推进电子处方流转、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和预防接种信息跨地区共享推广放射、心电、病理等医学影像和图形智能辅助诊断应用,探索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基层应用,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决策支持。
(十二)完善加快基层发展激励机制。遴选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的病种,推进统筹地区内“同病同付”,完善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差别化支付政策,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促进分级诊疗。支持县域医共体持续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