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的医改探索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和深化的过程。从2012年启动改革起,三明市医改基本经历了三大阶段包括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主要措施的治混乱、堵浪费阶段;以'“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为主导的建章程、立制度阶段;以医共体和医防协同服务为抓手,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治未病、大健康阶段。
三明市医改三大阶段充分体现了其问题导向和价值取向。
三明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医改目标任务制定上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医改目标逐步实现了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以健康为中心,努力让老百姓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着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人均健康期望寿命”的目标跨越。
(一)治混乱、堵浪费阶段
三明市秉承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的价值导向,以“堵浪费”为切入点,借助实行药品零差率、建立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集中结算等举措,挤压药品流通领域水分、坚决切断药品耗材流通利益链条
1.实行重点药品监控。
2.实行联合限价采购。组建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执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四通用”“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探索开展非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动态调整药品耗材采购目录,全面跟进国家和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以遏制药价虚高。
3.治理流通领域药价虚高。开展商业贿赂治理。
4.规范诊疗行为。实行“两严控”严控大处方和严控大检查。
(二)建章程、立制度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更加注重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的价值取向。
1.实行科学的价格补偿机制,利用医药改革腾出的利益空间,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增加财政补贴为主要手段,调结构。
2.纠偏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彻底打破人员工资与药品、检查化验、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对医院工作人员实施“全员目标年薪制”和“年薪计算工分制”。
3.打破医保管理“九龙治水”,实行“三保合一”,先后成立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市医疗保障管理局,实现“药、价、保”三要素整合;实行“招采合一”,解决医院、供应商、医保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同步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DRG)收付费改革,提高医保使用效能。
4.同步推进人事、用工、分配、年薪制等一系列综合改革,不断理顺医疗管理体制等。该阶段较好完成了“腾笼换鸟”任务,并逐步探索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
2012~2024年,三明市先后主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11次、共计8421项,基本实现价格项目库全覆盖(共有8962条医疗收费项目),共转移增加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57.39亿元。三明市医药服务收人、药品耗材费用、检查化验收人趋于5:3:2的合理比例。
(三)治未病、大健康阶段
2016年,三明市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健康信息系统的支撑能力,初步形成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巩固前两个阶段改革成效基础上,根据“健康中国2030”总体战略部署以及福建省整体医改规划安排,三明市以探索协同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改革重点,积极探索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服务新模式,持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三明市以尤溪县为先行先试地区,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践。2017年4月,三明市整合尤溪县的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率先组建县总医院,归纳总结尤溪县总医院建设经验并推广至三明市其他区县。截至2017年底,三明市已实现了基于10个县级总医院和2个市区紧密型医联体为服务主体的医共体区域全覆盖。自此三明市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建章程、立制度”阶段转而进入“治未病、大健康阶段。
三明医改通过持续、动态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显著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增加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收入,并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