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医院运营管理“运营什么”和“管理什么”?

提示:做医院运营管理培训,由于运营管理既有大运营管理范畴,也有小运营管理范畴,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对运营管理的理解都不同,这也是导致运营管理在医院推行的焦点和难点。分享一下医院运营管理到底“运营什么”和“管理什么”?

医院运营管理有大运营管理,也有小运营管理,在细分有运营和管理之分,运营管理的内容有哪些?运营和管理有什么不同,在医院具体事务工作中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分享一下笔者的实务经验。

一、医院运营管理是什么?

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明确,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对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管理和有效使用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明确运营管理4大重点任务,第一,明确管理范畴,第二,优化管理流程,第三,强化信息支撑,第四,提高决策质量。

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62号)提出。推进业务财务融合,促进经济管理提质增效。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国卫办财务函〔2022〕126号)提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集合体、统一体和共同体。公立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等业务活动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它们是同一事物实现两种价值表现形态的不同表达;业务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载体,经济活动服务和服从于业务活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整体功能,分为医教研防业务活动、综合管理、财务、资产、人力、事项、运营管理决策、数据基础、基础管理与集成9大类业务,对45级163个功能点进行功能设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院数据上报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19〕380号)制定了,全国医院数据上报管理方案-运营业务(试行)和全国医院数据上报管理方案-运营数据字典(试行),主要包括基本数字类、资产类、人力资源类、医疗保障类以及其他统计业务等6个部分、8张数据表单、161个数据项。

从此可以看出,医院运营管理范畴涵盖广泛,既包括对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也包括对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的综合调控,强调数据支撑与决策优化,旨在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医院运营和管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医院运营管理中,“运营” 与 “管理” 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其范畴因 “大运营”“小运营” 的视角不同而存在差异。

(一)医院运营管理“运营什么”?

运营是“做正确的事”: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资源效率,实现医疗服务的“性价比” 最大化;

1、“小运营”  

小运营:聚焦具体业务单元的效率与效益

业务流程运营:门诊 / 住院流程优化(如预约挂号分时段管理、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急诊绿色通道效率提升(缩短患者从入院到救治的时间),手术排程管理(手术室利用率、接台时间控制)。

资源运营:包括人力调配:医护人员排班(基于患者流量动态调整班次)、多点执业管理;设备与耗材运营:大型设备(如 CT、MRI)共享机制、高值耗材 “零库存” 管理;空间运营:科室床位动态调配、门诊诊室弹性使用。

成本与质量运营:单病种成本核算(如 DRG/DIP 付费下的成本管控)。医疗质量指标监控(如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安全事件)。

2、大运营

服务体系运营:医联体 / 医共体协同(双向转诊流程、检验结果互认)。学科群建设(多学科联合门诊 MDT、疑难病例会诊机制)。

经营模式运营:医保支付政策适配(如按病种付费下的临床路径标准化)。非医疗服务拓展(健康管理中心、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

数据驱动运营:运营仪表盘(实时监控门诊量、住院周转率、药占比等指标)。智能预测(如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季节性患者流量)。

(二)医院运营管理“管理什么”?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通过战略规划、组织协调、绩效驱动,为运营提供制度与资源保障。

1、执行层管理

标准化与流程管控:科室岗位职责标准化,跨部门协作流程梳理(如患者投诉处理的闭环管理流程)。

绩效与激励管理:科室 KPI 设计(如门诊医生人均接诊量、手术医生三四级手术占比)。绩效核算分配机制。

风险与合规管理:医疗纠纷预警(建立投诉台账与分级响应机制)。医保基金使用合规性审核(杜绝挂床、分解住院等违规行为)。

2、战略层管理

战略规划管理:学科发展规划(确定重点专科、新兴学科的资源投入优先级)。院区布局规划(如新建院区的科室设置与床位规模测算)。

资源整合管理:人财物跨院区调配(如总院专家到分院区轮值机制)。供应链集中管理(药品、耗材的集团化采购谈判)。

信息化与文化管理:医院信息系统(HIS、LIS、PACS)的集成与数据打通。运营文化培育(如通过培训强化 “成本意识”“效率意识”)。

三、实务操作的医院运营管理是什么?

实务操作的医院运营管理,即通过精细化管理工具和方法,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执行方案,确保各环节高效协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最终实现医院整体运营目标。目前实务界医院运营管理主要包括5大方面。

(一)全面预算精益运营管理

全面预算精益运营管理是医院运营的“指挥棒”,通过对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资本等进行全面规划与控制,实现资源的精准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对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系统规划、控制和评价的过程。它涵盖了医院的全部业务活动,包括工作量计划、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是医院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财务控制预算”为“战略资源配置预算”和“业务运营指南预算”强调预算与业务活动的深度融合,关注价值创造环节的资源投入,通过精细化预测和动态管理消除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

(二)DRG/DIP精益运营管理

DRG/DIP精益运营管理是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关键。首先,深入研究医保政策,准确把握 DRG/DIP 分组规则和付费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优化临床路径。其次,加强病案首页质量管理,确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这直接影响分组结果和医保支付金额。此外,建立 DRG/DIP 成本核算体系,分析每个病组的实际成本与医保支付标准的差异,找出亏损病组,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如优化耗材使用、提高诊疗效率,实现医保控费与医疗质量提升的平衡。

“按项目付费”思维为“按价值/效率付费”思维。通过标准化临床路径、精准成本核算、强化病案质控,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诊疗流程、控制不合理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医保基金有效使用和医院合理结余的双赢。

(三)全成本核算精益运营管理

全成本核算精益运营管理是摸清医院“家底” 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医院各科室、部门、医疗服务项目等成本的全面归集、分摊和分析,为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糊涂账”为“明白账”,变“总量核算”为“精准核算”。参考誉方医管“五四成本核算方法”,通过精细化、多维度的成本核算,揭示真实成本结构和动因,为消除浪费(非增值成本)、优化流程、精准定价、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基石。核心是让成本可见、可管、可控。

(四)绩效考核精益运营管理

绩效考核精益运营管理是激发医院活力的“动力源”,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医务人员行为与医院战略目标一致。在指标设计上,摒弃单一的经济指标考核,采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借鉴誉方医管“多维价值积分驱动”绩效模式。 “发奖金工具”为“战略执行引擎”和“持续改进催化剂”。强调指标设计的战略导向性和行为引导性(尤其关注质量、效率、成本),强化基于数据的公平考核和有效反馈,建立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驱动员工行为向精益目标靠拢,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

四、医院运营管理指标有哪些?

信息化精益运营管理是实现医院高效运营的“技术支撑”,通过搭建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深度挖掘。医院是一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从指标评价方法来说,单一指标只能反映复杂社会现象的某一侧面,而不能全面概括整体的综合状况,即便是最综合的指标,也只能反映社会现象的某一基本方面。因此,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较为完整的的医院运营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对医院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

在医疗行业变革浪潮中,医院运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 DRG/DIP 付费模式全面推行的当下,如何精准控费、提升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
收起
0
常见问题
康强医疗人才网
康强客服
<康强医疗人才网
诚招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