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3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4 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 2025 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一场针对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全面整治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这份文件旨在深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整治,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治理,实施行业不正之风常态化监管,加强医药行业廉政建设,其中穿透式监管、医德 "零容忍"、医保 "驾照式计分" 等成关键词,下面小编总结了四大变化,需要重点关注!
一、开启医疗服务乱象“清零行动”
本次政策在医疗服务环节上,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对患者隐私保护、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医疗美容、儿童近视防控、医学证明开具等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曾经引发热议的基因检测滥用、辅助生殖中的违规操作等问题,都将得到严肃处理。
针对近年频发的网络 "医托"、虚假科普带货等乱象,政策明确互联网诊疗必须与实体医院诊疗科目一致。往后,网络 “医托”、违规发布医药广告,以及假借医学科普或会议活动等 “引流”“带货” 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线上医疗不能成为法外之地,要与线下一样规范。
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
本次政策升级,紧盯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职业骗保人,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整治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
过去那些通过虚假住院、串换药品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将面临多部门的联合惩戒,违法成本大大提高:
在定点医疗机构方面,重点打击虚假住院、挂床住院、串换诊疗项目、分解收费等骗保行为。例如,一些医院通过虚构患者住院事实,骗取医保基金支付,这种行为将被严肃查处,涉事医院不仅要退回违规所得,还可能面临暂停医保结算资格、罚款等处罚。
对于定点零售药店,严查串换药品、刷卡套现等违规行为。若药店将保健品等非医保药品串换成医保目录内药品进行刷卡销售,一旦发现,将被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职业骗保人通过收集参保人员医保卡,虚构医疗服务进行骗保,此类行为也将受到法律严惩。
多部门将联合行动,从信息共享、线索排查、案件查处等方面形成合力,守护医保基金的安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身上。
三、紧盯关键领域,全链条规范医药购销
本次政策提到:聚焦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医用设备、基建和信息化项目招投标、后勤服务等关键领域,对检测样本外送、外配处方、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简单来说,以往那些在药品采购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设备招投标里的猫腻,以后都将被重点监管 。
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力度,完善医药购销领域行贿人、受贿人 “黑名单” 制度和不良单位记录制度。一旦进入 “黑名单”,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在行业中寸步难行。
四、强化医德医风,“零容忍” 对待违规行为
医疗机构要切实履行医德医风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日常教育和引导。对于那些违背医德、败坏医风,损害公共利益、患者权利和行业形象的个别医务人员,将采取 “零容忍” 的态度,严肃处理。这意味着,以后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受到严格监督,良好的医德医风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必须遵守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