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招聘
聊聊中美规培那些事儿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调侃,虽然带着夸张的意味,却也道出了不少医学生的心声。在我国,医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到真正成为一名独立坐诊的医生,中间要经历漫长的求学与规培之路,不仅时间成本高,经济回报周期也长,不少医学生都自嘲为 “医学苦行僧”。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医生的培养体系同样复杂且严格。那么,中美两国的规培究竟有何不同?这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医疗教育差异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01中国规培制度

我国规培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步走向成熟。1993 年,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开启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前期探索。此后,相关政策不断完善,2013 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4 年,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

当前,我国规培的主要模式为 “5 + 3”,即完成 5 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需要在认定的培训基地,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为期 3 年系统性、规范化培训 。此外,还有 “5 + 3 + X” 模式,在 “5 + 3” 的基础上,再依据各专科培训标准与要求进行 2 - 4 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比如一名医学生想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可能要经历 5 年本科学习 + 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3 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共 11 年的漫长学习与培训过程。

为了保证规培质量,我国建立了严格的培训基地认定标准,原则上设在三级甲等医院 。像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都是国内知名的规培基地,截至目前,全国共遴选培训基地 1118 家 。在带教师资方面,要求带教老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全国拥有近 40 万名带教老师 。培训内容涵盖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人文医学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规培医师需要在不同科室进行轮转,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一名内科规培医师为例,可能要在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各轮转几个月,全面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

规培制度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已招收与培养了近 110 万经过 “5 + 3 + X” 培训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其中全科与儿科等紧缺专业招收近 20 万人 ,有效缓解了医改过程中基层一线医师紧缺的困难,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02美国规培制度

与我国不同,美国学生想要成为医生,得先读本科,拿到学士学位 。在本科阶段,他们不限专业,不过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医学预科或理工科,像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等都是热门选择 。在这期间,他们还要参加全美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这个考试难度可不低,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有机会申请医学院校 。

成功进入医学院后,迎接他们的是为期 4 年的学习 。前两年主要是解剖、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药学、伦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到了后两年,就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学生开始在医院、诊所、实验室接触真实的临床环境,参与门诊、手术等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这 4 年里,他们还得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的前两步,Step 1 通常在医学院校二年级完成,侧重基础医学知识;Step 2 则在医学院校四年级完成,包括临床知识(CK)和临床技能(CS)两部分 。

从医学院校毕业后,还不能独立行医,接下来要进入住院医师实习期,这可是独立行医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住院医师需要在实习医院至少工作、培训 3 年,不同专业领域的培训时间有所不同 。例如,内科住院医师需要完成长达 3 年的住院医师实习期,而产科、妇科的住院医师实习期则为 4 年,普外科住院医师实习期为 5 年 。在实习期间,住院医师由住院医师团队和主治医师监管指导,第一年主要与患者交流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为患者进行基本治疗等,后续几年在诊治患者中逐渐获得更多责任和权限,但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直到整个培训项目完成,才能完全独立诊治 。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若想成为专科医生,还得参加专科医师培训(Fellowship),时间持续 1 - 4 年不等,有些甚至更长 。专科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在某一专科领域独当一面的临床专科医师,培训内容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以心血管专科培训为例,医师可能要深入学习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新技术,参与复杂病例的讨论和治疗,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科技能 。

03中美规培差异

(一)培养路径差异

从培养路径来看,我国主要是 “5 + 3”“5 + 3 + X” 模式,学生本科阶段直接进入医学专业学习,然后进行规培,路径相对直接。而美国学生要先完成 4 年非医学专业本科,再进入医学院校学习 4 年,之后才开始住院医师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培养路径更为曲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前期知识储备要求更高 。这种差异反映出两国对医学人才培养起点的不同定位,我国更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学习,美国则强调多元化知识背景对医学学习的支撑 。

(二)培训时间长短

在培训时间上,我国规培 8 年起步,若想成为专科医生,一般需要 10 - 12 年 。美国的培训时间则更长,从本科到成为专科医生,至少需要 11 - 15 年 ,还不包括之后可能进行的专科细分领域的培训时间 。较长的培训时间,让美国医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深入学习和实践,但也意味着他们在职业生涯前期投入的时间成本更高;我国相对较短的培训时间,能更快为医疗行业输送人才,但在人才深度培养上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

(三)考核标准差别

考核标准方面,我国部分培训基地存在考核指标形式化的问题,过于侧重论文和 SCI 等科研成果,临床技能考核指标不够合理,导致一些规培医师为了完成考核,将大量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忽视了临床能力的提升 。美国的考核则极为严格,不仅有定期的理论知识考核,还有频繁的临床技能评估,一旦考核不达标,就可能被取消培训资格 。这种严格的考核机制,促使美国医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四)待遇与保障不同

待遇与保障也是中美规培的一大差异。在美国,住院医师平均年薪可达 5.5 万美元左右 ,收入足以支撑家庭生活,且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和保障 。而在我国,规培生工资参差不齐,部分地区规培生待遇较低,每月仅有几千元,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工作中,规培生还可能承担大量杂活,与付出不成正比 。待遇上的差距,影响着医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规培积极性,也反映出两国对医学人才培养投入的不同侧重点 。

04中国规培制度优化方向

美国的规培体系在考核标准、培训内容和待遇保障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考核标准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严格标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减少形式化考核,增加临床技能考核的比重,确保规培医师真正具备扎实的临床能力 。例如,增加模拟诊疗考核,让规培医师在模拟的临床场景中处理各种病例,全面评估他们的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在培训内容方面,参考美国的培训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更加细化、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比如对于外科规培医师,增加手术操作培训的时间和难度,让他们在培训期间就能熟练掌握常见手术的操作技巧 。同时,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规培医师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

待遇保障上,政府和医院应加大投入,提高规培生的待遇水平 。参照美国住院医师的收入水平,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确保规培生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此外,还应完善规培生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展开
收起
0
国际招聘
康强医疗人才网
康强客服
<康强医疗人才网
诚招合伙人>